• 欢迎访问新概念博客,研究javascript,css3,html5,nodejs,Ext js等技术研究,推荐使用最新版火狐浏览器和Chrome浏览器访问本网站,欢迎加入新概念博客

Web3.0是什么

代码碎片 新概念 来源:Surmon 2年前 (2022-05-10) 880次浏览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绝大事物的发展都是螺旋上升的,互联网亦是。

Web 1.0
在继 《Web 近代史》 之后的时代,往往被称之为 Web 1.0。

以各大门户、搜索引擎等流量中心为主,特点是以权威信息源为中心的信息单向流动。

在 Web 1.0 时代,用户感知最大的是 “信息的自由获取”,除去传统的电视、报刊等媒体形式,Web 1.0 允许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获取想要的信息。

雅虎、新浪、百度、谷歌、腾讯等网站都是 Web 1.0 的代表。

Web 2.0
伴随着互联网基建的普及,在 Web 2.0 时代,用户感知最大的是 “信息的生产与传播”。

像微博、微信、Youtube、Facebook、Twitter、Instagram 等等,无论其交互形式是网页、App、VR…或什么,其显著的特点是 “任何人都具有完备的信息生产能力”。

你的一条推文,或对他人的一条评论,都可以被任何人看到。

每个人都从 “信息的消费者”,同时变成了 “信息的产生者”。

Web 3.0
不同时期,不同的人给 3.0 一些不同维度的定义,从基建能力、交互形式、工程技术…等。

有人说是基于数理统计的 AI、ML、大数据,有人说是基于 5G 的万物互联,也有人说是 VR、AR 等新颖形式的人机体验。

今天的人们赋予 Web 3.0 的意义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以太坊共同创办人 Gavin Wood)”。

中心化
中心化很容易理解,即:“你在银行的存款数额不是由你决定的,而是由银行的数据库,或数据库的管理员决定的” 。

那自然,也可以是由下一个入侵银行的黑客决定的,它也当然可以随着银行 IT 系统的崩溃付之一炬,化为灰烬。

尽管你可以通过容灾或密码学技术优化银行的系统,但你的数据的管理权始终在某个 “谁” 的手里。

题外话:从社会工程的角度看,“人” 永远是系统最大的漏洞。

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 就是将这种 “数据的管理权” 赋予每一个人。

一个简单的例子:

一个银行有 10 个用户,每个用户都有 100 元存款,在以前,银行的数据库会有一张表,表中记录了每个用户的 ID 与其存款数额。 一旦任何人拿到篡改这张表的权限,所有人的存款都将不再安全,这就是中心化。

而在 “去中心化模型” 中,我们可以将这张表改为一个集合,每个用户都有一个独立的集合,每个用户都可以自由地操作自己的集合。 这样,当用户 A 向用户 B 转账 50 元时,所有的用户(包括 A 和 B)都会收到广播,并在自己的集合中记录下 “A 向 B 转账 50 元” 这条信息。

每一条 “A 向 B 转账 50 元” 这样的信息都是一个独立的事务,可以被任何人看到(公开透明),这样的一条信息往往被称之为 Block(区块)。 无数条这样的信息叠加(链接)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 “区块链”,这个 “区块链” 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 “去中心化” 的基石。

当用户需要查询自己的存款时,只需要查询自己的集合,不需要查询数据库(因每个人的集合数据都是一致的)这就是去中心化。

那么,如何确保 “链上的区块信息” 一定是完整(未经篡改)的?

这背后就涉及到了 “基于密码学的不可逆计算” 及 “共识”(有兴趣的可以阅读 Bitcoin – 白皮书)。

“不可逆” 也不是说绝对不可逆,一是为了表达 “不可逆” 的确定性,二是 “不可逆” 是假设于当前已知技术的算力背景下。

所谓 “共识” 是指,当一个人拿到了一个 “A 向 B 转账 50 元” 这样的信息,他必须确保这个信息是完整的(未经篡改),否则,这个信息就会被删除。

所以如果你或谁想要强行为自己写入一条虚假的 “C 向自己转入 100 元” 的信息,这条信息就会被删除,从而失效,这就是 “共识”。

当然,如果你有能力黑掉超过 50% 的用户的链数据,并全部篡改的话,是可以做到 ”篡改“ 这件事的,但在今天已知的人类技术中,这件事还做不到(除了量子计算机)。

简而言之:你的银行账户,可以被任何人查看,但只有你有权修改。

与 Web 3.0
经过上文解释,我们可以了解到,区块链并不单是技术上的某种革新,更是一种社会性安全机制的技术实践,得益于技术基建的发展,在今天大放异彩。

区块链 “公开、透明、安全、可追溯…” 的特点,是支撑 Web 3.0 的基础。

目前可观察到的 Web 3.0 与 2.0 最大的区别就是 “去中心化” 与 “中心化” 的区别。

2015 年,万维网之父 Tim Berners-Lee、以太坊共同创始人 Gavin Wood 等人就曾提出过以保护用户隐私为目标的 Web 3.0,旨在将互联网 “去中心化”:将个人信息让渡给用户自行保管,用户可以选择向平台发送,也可选择保留。

基于区块链的技术特点,你在互联网产生的任何数据,一条语音、一段文字、一幅插画、一个游戏皮肤…都是一个独立的数据,可以被任何人看到,但是不能被任何人修改;这些数据都可以被理解为 “不可篡改的数字资产”。

从这个角度看,在过往的 Web 时代,“信息” 更像是现实中的 “货币”(现实资产的投射),而不是 “数字资产”,而且 “信息” 可以被任何人修改。

而在 Web 3.0,“信息” 就是资产本身,看起来更像是一个与现实平行的虚拟世界。不难想象,你在 Meta 的元宇宙同样可以买到 Nike 官方售卖的一双 “数字 AJ”。

未来究竟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新概念博客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Web3.0是什么
喜欢 (0)
[新概念]
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